来源: 本站 时间:2018-05-04 17:29:46
4月27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一千多名劳动模范齐聚人民大会堂共享荣誉,这其中,就有HJC黄金城集团常村矿员工王海川,他在这次表彰大会上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今年长治市唯一一名该奖项获得者。
然而面对鲜花与掌声,王海川却无心留恋,而是在表🐼彰大会一结束,第一时间匆匆从首都辗转赶回了常村矿,因为他心里面现在牵挂的是一项正在钻研♓的新项目——转载机液压收煤调节装置,设计图在北京行之前刚刚完成,后面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
这就是王海川🐭,一位矿山技术创新路上的“行者”, 不怕困苦、不畏艰辛,只是坚持按照心中的信念、目标不断前行、前行…….
初见端倪“小学徒”
1978年,王海川出生在襄垣县的一个小农村,打小的耳濡目染和田地劳作赋予了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并成为他参加工作以后敢拼敢干的🐷底气和勇气。
“咱𒆙在农村长大,最不缺的就是力气,苦点、累点怕啥,既然选择煤矿,就一定要到生产一线去锻炼锻炼。”2001年,王海川在常村矿参加工作,成为综采二队生产班的一名清煤工。清煤工作枯燥繁重,时间之余,王海川最大的乐趣就是观察身边的机电设备,谁知这一观察,竟对机电技术慢慢产生了兴趣。在一次偶然的设备事故,更是让他领略到了技术活儿的 “魅力”。
2002年1月在S21面,在一次端头错刀中,条件准备好了等开机时,机组启动器却出现了故障,跟班电工也找不见故障点,全班30多人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个人会处理,白白等了两🌼个小时后,机电队长从井上下了,人家仅用了3分钟,只对一个旋钮转动了两下,故障就排除了,赢得了全场人的൲欢呼和赞许。“人家咋这么牛,一进工作面三下五除二就能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水平真高,他是咋样做到的?给生产节约多少时间?”就是从设备再次运转的那一刻起,王海川的心也被转活了,他暗下决心要“学艺”。
没有时间和空间,学技🎃术哪有那么容易?王海川为此绞尽了脑汁,没时间就见缝插针,没平台就多走多看。六个月之后,王海川被安排到检修班学电工。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以“勤”和“钻”给自己“充电”补知识、增理论,实践综采生产工艺,提升机电技能。四点上班就利用上午时间到车间学习,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八点下班就利用晚上时间在宿舍钻研,对照图纸吸收消化;平日里对老师傅们处理各种生产、机电事故的任何学习机会也决不放过,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了让自己有多实践的机会,只要井下有设备出故障,王海川都主动请示下井,尽管有时是刚刚升井,身体觉得很累,队里也不给记工,但只要能多下一次井多处理一次故障,达到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快、一次比一次质量高的目的,他就觉得其它的都无所谓。就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一次次的总结,一次次的进步,王海川终于从一个门外汉走上了跟班电工岗位。
提起这些往事,王海川告诉记者:“在学习机电技术的过程当中,兴趣是ও𒊎一块敲门砖,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试金石,只有做到这些,最后就一定会有收获。”
创新创效“排头兵”
由于工作上进,成绩突出,2006年王海川走上综采二队的技术管理岗位,随着工作业务范围的变化,他见识过井下机电设备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听到过这些隐患有可能给矿井生产、员工安全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这些所见所闻让王海川慢慢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他逐步萌发了创新创效的念ꦗ头。
“‘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嘛,应该想办法从工艺和设备改进上解决一些困难”。 王海川首先从皮带入手,常村矿自投产以来,综采工作面顺槽使用的皮带机机尾移动问题,一直依靠巷道中间树立圆木将军配合千斤顶进行强拉硬拽皮带机尾,这种操作方法,一个容易破坏顶板,将军柱容易断,皮🦹带机尾长期受偏心拉力影响,跑偏磨皮带,严重不适合生产要求,而且安全隐患大,极易发生缩皮带机尾将军柱断裂挤伤人事故。为解决掉这个难题,王海川一边跟班实地调研,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一边画图、测量、汇总,研究解决方法,经历多次摸索模拟示范,他想到利用在皮带缓冲架安装两个自移千斤顶,与转载机配合移动的方案。最后经过设计制作,皮带的移动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虽然工艺粗糙些,但却经济耐用,省时省工。工人缩皮带时,原来需要5~6人现在只需2个人,便能顺利自移皮带,皮带缓冲架也便于维护,皮带损坏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明显提升,效益显著增长,每次拆皮带原来需3小时,现在只需40分钟”,一说起这项技改,王海川如数家珍。后来该项目获得“技术革新一等奖”并受到兄弟单位一致赞许和效仿。2008ꦕ年该项目被申请国家实用性专利,并在集团进行了推广应用。
自此,王海川创新创效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近年来,他主动担起常村矿综采设备的改制和修旧复用工作,光负荷中心、采煤机就节约外围修理费达250万之多。由他主导研ꦗ发的 “端头简易副架”、“皮带游动车改造”、“皮带机尾缓冲架改造”、“机组托移电缆装置改造”、“大溜机尾自动打开装置”、“自吸式卧泵排水”等创新项目获奖并得到成功实践。2012年撰写应用成果和实用技术论文4篇,2015年他主持研发的“无电源气控延时智能排水器”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革新项目为矿激活了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资金达300多万元。
王海川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个人价值在于奉献与付出。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掌握的技能,去服务于矿山,服务于集体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觉得我个人有价值,🦂我学到的东西有价值”。
不忘初衷“带头人”
2012年,王海川在综采二队走上队组管理岗位。这对于搞技术出身的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挑战。综采二队是常村矿一支重要的🐽生产队伍,人多,结构层次复杂、工作范围广,要想把这支队伍抓好、用好并非易事。但对于啃惯“硬骨头”的王海川来说,便是有职责必然要担当。
“队风是一支队伍的风格标识和形象名片,体现着作风养成,积淀着内涵底蕴,蕴藏着力量源泉”。2🉐013年,综采二队面临着一个自建队以来前所未有的一个难题——N3-3过断层。由于地质条件差,在飘刀时疏忽管理,后溜在倾斜条件下运行,负荷增大,频繁启动过程中造成电机过负荷运行导致后溜机尾电机绝缘下降、损坏,在巷道不到2米ꦇ宽的空间内,组织更换大件,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从下手,人员站位怎样站。复杂的地质环境,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一些老工人都感到吃不消。就在这时,王海川主动提出,由党员、队干组成一支先锋队,保证7吨重的大电机安全更换。通过队组党员队干的共同努力,他们果断将旧电机拆除,用单体柱配合倒链将其斜靠在上隅角,这个举动为更换电机创造了有利时间。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仅用六小时就更换了近七吨重的大电机,这一大胆举措受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经过这件事情,王海川终于明白,队风是靠实干出来的。经过队组上下的一致认可,他们提炼出“唯旗必夺、争创一流”的队风。随后的几年间,无论是在面临过断层,搬家倒面还是其它急难险重的其他任务,“唯旗必夺,争创一流”的队风,始终引领着队组党员干部奋战在生产一线,成为了队组制胜的法宝。
此外,王海川把技术学习提升当作综采二队发展的命脉,坚持“提素质、保安全、创精品、争一流”理念,顺利推出“创新平台、实践培训平台、干部轮讲平台”,带动鼓励全队员工积极参与矿上的技术培训、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为队组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使该队队伍建设明显提升,实现多个“突破”:第一批进入质量标准化精品工作面,成为🌠各单位学习参观、检查的首选工作面;🌳第一个成为全省“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模范单位;在常村矿第一批列入 “技能人才培养优秀科队”;第一个突破“生产记录”;第一个成为“节约高效队组”。 在员工培养上,王海川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亲自授课,悉心传艺,所带徒弟中有38人通过高级工、三人通过了“技师”资格鉴定,有五人走上了副队长管理岗位。
王海川常对队组的员工讲:“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如果你能够通过传授把自己的知识和𒆙技能幅射出去,那你的价值就会被复制与放大,就会为企业、为员工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海川告诉记者,现ও在他和同事们着手研发的转载机液压收煤调节装置现在有了新进展,相关的配件将很快到位,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技术革新工作又会往前迈出一小𓆉步。
大道有痕,行者无疆。这就是王海川,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面对困✤难与质疑,不抱怨、不退缩,将之化为动力而前进;面对荣誉和赞许,不盲目、不骄躁,视之为风景而随行。他用执着书写着爱岗敬业的信念,用坚持信守着默默付出的情怀,用实干💙铺就着自己的人生里程。
(文/图 牛书红 孙伟豪 胡佳敏 岳鹏)
责任编辑:王敏
HJC黄金城·[中国]官方网站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gygz🧔🙈gzf.com All Rights Reserved